白名单赛事怎么选、怎么报、怎么准备?看这篇就够了
最近收到好多家长的私信:“老师,白名单赛事这么多,到底该怎么选?报名要注意什么?备赛从哪入手?”作为一名带了十几年竞赛的指导老师,我完全理解大家的困惑。今天就把我这些年总结的实战经验分享给大家,让你少走弯路,高效备赛。
第一步:精准选择适合孩子的赛事
选赛事不是看哪个热门就选哪个,关键要看匹配度。我总结了一个“三看三不看”原则:
看孩子兴趣特长,不看赛事名气大小——如果孩子喜欢动手实践,可以优先选择机器人、科技创新类赛事;如果擅长艺术表达,绘画书法类赛事可能更合适。
看能力匹配度,不看获奖难度——根据孩子现有水平选择对应组别,不要盲目追求高难度。比如刚入门可以选择“青少年编程能力等级测评”这类基础赛事。
看时间安排,不看数量多少——选择时间安排合理的赛事,确保有充分准备时间。一般建议每学期重点准备1-2个赛事即可。
第二步:报名环节这些细节要注意
报名看似简单,实则暗藏玄机:
认准官方渠道——务必通过教育部白名单赛事官网或官方指定平台报名(教育部2025年白名单公示中明确列出各赛事官方网站)。我去年就遇到家长通过第三方机构报名,结果多花了冤枉钱。
材料准备要提前——报名需要准备学生证、照片等材料,建议提前整理好电子版。特别是团体赛,需要所有队员的材料齐全才能报名成功。
注意截止时间——不同赛事报名时间差异很大,有的提前半年就开始报名。最好制作一个时间表,避免错过心仪赛事的报名期。
第三步:科学备赛的四个阶段
备赛不是时间越长越好,而是要讲究方法:
第一阶段(赛前2-3个月):基础夯实——系统学习赛事相关知识点,比如参加机器人比赛要掌握基本的机械结构和编程原理。这个阶段重在打牢基础。
第二阶段(赛前1-2个月):专项突破——针对赛事的评分标准进行针对性训练。以科技创新大赛为例,要重点提升项目创新性和实用性的展示能力。
第三阶段(赛前1个月):模拟实战——完全按照比赛要求进行全真模拟,包括时间限制、场地条件等。这个阶段要培养孩子的临场应变能力。
第四阶段(最后一周):心态调整——减轻训练强度,主要进行错题复盘和心理建设,帮助孩子以最佳状态参赛。
第四步:参赛当天的注意事项
比赛当天这些细节很关键:
提前熟悉场地——如果是线下赛,建议提前到场适应环境;线上赛则要提前测试网络和设备。
带齐必备物品——除了比赛要求的材料,还要准备水、零食等补给品,特别是长时间的比赛。
保持良好心态——告诉孩子把重点放在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上,而不是一味追求名次。
常见问题答疑(Q&A)
Q:同时报名多个赛事可以吗?
A:不建议同时准备多个赛事,容易分散精力。最好错开时间,比如上学期重点准备一个,下学期再准备另一个。如果赛事类型相近,可以适当兼顾。
Q:备赛需要找专业辅导吗?
A:视情况而定。如果家长有相关专业背景,可以自己指导;如果没有,选择靠谱的辅导机构确实能提高效率。但要注意甄别,优先选择有正规资质、教练有带队经验的机构。
Q:如果比赛结果不理想怎么办?
A:比赛结果只是孩子成长的一个节点。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做好赛后总结,分析优势和不足。每次参赛经历都是宝贵的成长机会,无论结果如何,都要肯定孩子的付出和进步。
本文数据来源:教育部《2025-2028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》、中国教育学会《青少年赛事参与指导手册》(2025版)
乐学方舟教育 - 教育部白名单赛事培训专家 | 43项竞赛全程指导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