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2025年参赛指南-教育部白名单赛事解析

乐学方舟
乐学方舟
作者
19
文章
0
粉丝
赛事资讯评论389阅读模式

这可能是含金量最高的中学生作文赛事

我带过七届叶圣陶杯的参赛学生,说实话,第一次接触这个比赛的家长都会问同一个问题:"这个比赛真的有用吗?"我的回答很直接:如果你孩子在升学路上需要"硬通货",这个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主办、列入教育部白名单赛事的奖项,绝对是值得投入的优质选择。

为什么名校格外看重这个奖?

去年我的学生小李获得了全国一等奖,之后参加某顶尖高校的综评面试时,考官花了整整10分钟讨论他的获奖作品。为什么高校这么认这个奖?因为叶圣陶杯的评审机制决定了它的含金量——不是靠华丽辞藻堆砌,而是真正考察学生的思维深度和人文素养。

据我所知,2025年的参赛人数已经突破40万(数据来源: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组委会),但获奖率一直控制在5%以内。这种稀缺性保证了获奖证书的辨识度,在强基计划、综合评价招生中都是很有份量的附加材料。

别被"文学性"三个字骗了

很多学生一开始就走错了方向,以为要写得特别"文艺"。我指导过的一个典型案例:2025年获奖的《父亲的修理铺》,通篇没有华丽修辞,就是用白描手法写父亲修家电时的细节,最后引申到传统手艺在现代社会的困境,这种真实生活体验+社会观察的组合才是评委最看重的。

根据大赛评委会公布的评审标准,内容维度占比高达60%,语言技巧只占30%。所以与其拼命堆砌好词好句,不如先把你最独特的生活经历挖出来。

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2025年参赛指南-教育部白名单赛事解析

怎么写才能脱颖而出?

我总结了个"三要三不要"原则:要写具体场景不要空发议论,要展示思考过程不要直接给结论,要有时代气息不要沉溺个人情绪。去年有个学生写外卖小哥,不是简单歌颂辛苦,而是通过APP算法、路线规划这些现代要素,讨论数字时代的人文关怀,这种角度就很讨巧。

特别注意赛题中的"新"字——2025年的趋势肯定是人工智能与人文精神的碰撞。提前准备几个科技伦理、数字鸿沟方面的案例,到时候无论遇到什么题材都能快速嫁接。

常见问题答疑

Q:需要提前背范文吗?
A:千万别!评委们最反感套路化作文。去年有个赛场发现雷同卷,直接取消了整个考场的评奖资格。

Q:什么样的题材最容易得分?
A:从我带的学生获奖情况看,文化传承类科技人文类相对占优势。比如写传统手艺的现代化生存、人工智能时代的情感需求,这类既有文化底蕴又有现实关怀的题材。

Q:如果文学功底一般怎么办?
A:大赛其实更看重思考的独特性。2025年有个获奖学生就是理科生,用实验报告的形式写环境保护,反而因为形式新颖拿了高分。真诚永远比技巧重要。

本文数据来源: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组委会公布的2025年度赛事报告、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2025-2026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

乐学方舟教育 - 教育部白名单赛事培训专家 | 43项竞赛全程指导

我的微信
微信扫一扫
weinxin
我的微信
微信号已复制
我的微信公众号
微信扫一扫
weinxin
我的公众号
公众号已复制
 
乐学方舟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